職棒之父未竟之夢 砸千萬推廣軟式棒球 - 棒球討論

By Bethany
at 2017-10-24T10:27
at 2017-10-24T10:27
Table of Contents
很高興終於看到有人開始推廣軟式棒球。
之前在日本的時候跟朋友一起打過,
覺得台灣真的蠻適合發展軟式棒球。
軟式棒球規則跟玩法基本上就跟硬式一模一樣。
當然因為球材質的不同,會有一些細節上的差異。
像原文也有提到軟式比較不容易打遠,
不過如果用美津濃Beyond系列的特殊球棒,
其實也是很能噴的,只是比較貴XD。
軟式對於初學者來說比硬式友善很多,
打到雖然也是會痛,但也就當下痛一下,
比較不容易瘀青或造成骨頭方面的傷害。
球比較輕,對於肌力不足的小朋友或一般人來說也比較輕鬆。
捕手或守備球員接起球來壓力也比較沒那麼大。
打擊時也不需要掛一大堆護具。
日本人有些打草野球甚至連頭盔都不會帶。
我也看過有球友打擊時被到旋的擦棒球直擊臉,
然後唉一下後完全沒事又繼續打的。
因為跟硬式比安全很多,很適合喜歡用「安全」當理由禁止打棒球的台灣XD。
因為軟式棒球是日本人發明的,
只有日本跟台灣等少數地方有打。
日本近年來有想要將軟式推廣到其他地方,
所以在球方面做了改變,讓軟式球保有原本安全的特點,
但在飛行距離跟彈跳上更接近硬式棒球。
日本在上個月已經停止適用原本的A號球改用新形的M好球。
根據日本球友的測試是真的飛比較遠。
我目前手上有一打,球上的紋路比較深,比較黏手,
應該可以改進有球友說原本A號球不好扣,容易噴的問題。
單純落下彈性跟原本A號球相差不大,所以打到應該不會痛。
個人覺得新的M號球比A號球手感好很多,
不過台灣不知道哪時才會進口就是了,
有興趣的可以上日本亞馬遜找可以送國外的賣家。
我覺得台灣要推廣軟式棒球,除了像洪老一樣辦比賽,
還有些事情可以做。
一是多開一些短期夏令營形式的訓練營。
日本因為從少棒開始打球的人就多,
到了成人階段,有受過棒球訓練的人就相對多,
可以擔任教練的人也很多。
但台灣這方面就很缺乏。
尤其棒球跟慢壘相比,投捕手的門檻高很多。
棒球又是由投手開始的運動。
投手丟不進好球或是捕手捕球能力不好,
比賽節奏很容易變得很破碎很無聊。
我想這部分也是台灣慢壘相對盛行的原因。
台灣雖然也有一些夏令營或訓練營,
但基本上都是針對國中小學生,
或是本來就有基礎的球員。
以前壘球協會曾經辦過快壘投手訓練營,
主要是針對大專快壘球隊的學生。
但~一般社會人士也可以參加。
所以我就跑去插花玩一玩。
真的很有幫助。
我們一般人平常是沒什麼機會讓國家隊的選手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教你怎麼打球的。
有真正專業的人在一旁指導比看書看影片自己摸索有用太多了。
我是覺得其實各球團舉辦兒童夏令營時,
可以讓家長也一起參加。
甚至也可以用後援會的名義組比較休閒性質的軟式球隊。
日本球團球季結束都會有球迷感謝日的活動,
有些會讓球迷進到場內跟球員一起傳接球。
台灣可以舉辦類似的活動順便開個一兩天的訓練營,
然後舉辦簡單的比賽,也可以讓球迷跟球員「對決」。
或是舉辦各球團軟式棒球的盃賽在總冠軍戰後來個季後賽之後的季後賽也不錯。
--
╭◢███◣╮TheA╭════╮nswe╭═════╮r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之前在日本的時候跟朋友一起打過,
覺得台灣真的蠻適合發展軟式棒球。
軟式棒球規則跟玩法基本上就跟硬式一模一樣。
當然因為球材質的不同,會有一些細節上的差異。
像原文也有提到軟式比較不容易打遠,
不過如果用美津濃Beyond系列的特殊球棒,
其實也是很能噴的,只是比較貴XD。
軟式對於初學者來說比硬式友善很多,
打到雖然也是會痛,但也就當下痛一下,
比較不容易瘀青或造成骨頭方面的傷害。
球比較輕,對於肌力不足的小朋友或一般人來說也比較輕鬆。
捕手或守備球員接起球來壓力也比較沒那麼大。
打擊時也不需要掛一大堆護具。
日本人有些打草野球甚至連頭盔都不會帶。
我也看過有球友打擊時被到旋的擦棒球直擊臉,
然後唉一下後完全沒事又繼續打的。
因為跟硬式比安全很多,很適合喜歡用「安全」當理由禁止打棒球的台灣XD。
因為軟式棒球是日本人發明的,
只有日本跟台灣等少數地方有打。
日本近年來有想要將軟式推廣到其他地方,
所以在球方面做了改變,讓軟式球保有原本安全的特點,
但在飛行距離跟彈跳上更接近硬式棒球。
日本在上個月已經停止適用原本的A號球改用新形的M好球。
根據日本球友的測試是真的飛比較遠。
我目前手上有一打,球上的紋路比較深,比較黏手,
應該可以改進有球友說原本A號球不好扣,容易噴的問題。
單純落下彈性跟原本A號球相差不大,所以打到應該不會痛。
個人覺得新的M號球比A號球手感好很多,
不過台灣不知道哪時才會進口就是了,
有興趣的可以上日本亞馬遜找可以送國外的賣家。
我覺得台灣要推廣軟式棒球,除了像洪老一樣辦比賽,
還有些事情可以做。
一是多開一些短期夏令營形式的訓練營。
日本因為從少棒開始打球的人就多,
到了成人階段,有受過棒球訓練的人就相對多,
可以擔任教練的人也很多。
但台灣這方面就很缺乏。
尤其棒球跟慢壘相比,投捕手的門檻高很多。
棒球又是由投手開始的運動。
投手丟不進好球或是捕手捕球能力不好,
比賽節奏很容易變得很破碎很無聊。
我想這部分也是台灣慢壘相對盛行的原因。
台灣雖然也有一些夏令營或訓練營,
但基本上都是針對國中小學生,
或是本來就有基礎的球員。
以前壘球協會曾經辦過快壘投手訓練營,
主要是針對大專快壘球隊的學生。
但~一般社會人士也可以參加。
所以我就跑去插花玩一玩。
真的很有幫助。
我們一般人平常是沒什麼機會讓國家隊的選手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教你怎麼打球的。
有真正專業的人在一旁指導比看書看影片自己摸索有用太多了。
我是覺得其實各球團舉辦兒童夏令營時,
可以讓家長也一起參加。
甚至也可以用後援會的名義組比較休閒性質的軟式球隊。
日本球團球季結束都會有球迷感謝日的活動,
有些會讓球迷進到場內跟球員一起傳接球。
台灣可以舉辦類似的活動順便開個一兩天的訓練營,
然後舉辦簡單的比賽,也可以讓球迷跟球員「對決」。
或是舉辦各球團軟式棒球的盃賽在總冠軍戰後來個季後賽之後的季後賽也不錯。
--
╭◢███◣╮TheA╭════╮nswe╭═════╮r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ags:
棒球
All Comments

By Anonymous
at 2017-10-28T14:25
at 2017-10-28T14:25

By Regina
at 2017-10-31T11:12
at 2017-10-31T11:12

By Irma
at 2017-11-03T06:23
at 2017-11-03T06:23

By Hedwig
at 2017-11-06T08:18
at 2017-11-06T08:18

By Victoria
at 2017-11-09T07:34
at 2017-11-09T07:34

By Jake
at 2017-11-14T03:27
at 2017-11-14T03:27

By Elizabeth
at 2017-11-15T08:14
at 2017-11-15T08:14

By Brianna
at 2017-11-16T13:41
at 2017-11-16T13:41

By Frederic
at 2017-11-20T21:50
at 2017-11-20T21:50

By Elma
at 2017-11-21T18:58
at 2017-11-21T18:58

By Victoria
at 2017-11-23T03:55
at 2017-11-23T03:55

By Barb Cronin
at 2017-11-24T16:58
at 2017-11-24T16:58

By Daph Bay
at 2017-11-27T18:16
at 2017-11-27T18:16
Related Posts
2017黑豹旗全國64強抽籤

By Valerie
at 2017-10-24T10:04
at 2017-10-24T10:04
2017第九屆亞洲盃青少棒錦標賽(U-15)

By Lydia
at 2017-10-23T20:58
at 2017-10-23T20:58
CPBL 季後賽G4 統一7-11獅 VS 中信兄弟 @ 洲際

By Necoo
at 2017-10-23T17:06
at 2017-10-23T17:06
NPB CLCS決勝G4 橫濱DeNAvs廣島 @ 廣島

By Daniel
at 2017-10-23T16:35
at 2017-10-23T16:35
第5屆黑豹旗全國高中棒球大賽 10/23

By Catherine
at 2017-10-23T12:12
at 2017-10-23T12:12